訴前財產保全,說白了就是“先下手為強”。您和別人有經(jīng)濟糾紛,眼看要打官司了,但您心里直打鼓:對方會不會在官司期間偷偷把房子賣了?把車子過戶了?把銀行的錢轉走了?要是真讓他這么干了,就算**法院判您贏了,也可能一分錢都拿不回來,成了“空頭支票”。
這時候,“訴前財產保全”就是您手里的一把“鎖”。您可以在起訴之前,就向法院申請,先把對方的財產給“鎖”起來——比如查封他的銀行賬戶、凍結他的存款、扣押他的車輛、查封他的房產。這樣一來,他就沒法動這些財產了,您后續(xù)打贏官司,執(zhí)行起來就有了保障。
但是,法院憑什么聽您的一面之詞就隨便去“鎖”別人的財產呢?萬一您申請錯了,給對方造成了損失怎么辦?比如,您查封了對方公司的賬戶,導致人家資金鏈斷裂,生意做不下去了,這個損失誰賠?
為了解決這個“萬一”,法律就設定了一個門檻:您要想申請這把“鎖”,通常得先提供一個“擔保”。這個擔保,就是用書面形式向法院做一個嚴肅的承諾,核心意思就是:“我申請保全對方的財產,如果**證明我申請錯了,給對方造成了損失,我愿意用我自己的財產來賠償。”而這個書面承諾,就是“訴前財產保全擔保書”。
這份擔保書,可以說是您啟動“訴前財產保全”這個緊急程序的“敲門磚”和“保證書”。
一、擔保書的核心作用:擔責承諾
它的核心目的不是證明您有理,而是向法院證明您“擔得起責”。它向法院傳遞了兩個關鍵信息:
1. 您對自己的訴求有信心:您愿意用自己的財產為可能出現(xiàn)的錯誤保全承擔后果,這說明您不是無理取鬧,而是確實認為自己的權利受到了侵害,并且情況緊急。
2. 您有承擔賠償責任的能力:法院得確信,萬一出了岔子,您真有東西能賠給人家,而不是“要錢沒有,要命一條”。否則,保全就成了一場高風險的賭博。
二、擔保書里通常要寫清楚些什么?
雖然格式?jīng)]有**統(tǒng)一的標準,但一份能說服法官的擔保書,通常得講明白以下幾件事:
擔保人是誰? 是您自己,還是您找的擔保公司、保險公司?要寫清楚名稱、身份證號/統(tǒng)一信用代碼、地址、聯(lián)系方式。
您要擔保誰? 就是寫清楚申請財產保全的當事人(您自己)的信息。
您擔保的是什么事? 明確寫明是針對“(對方的名字)與(您的名字)之間的(什么什么)糾紛一案”的訴前財產保全申請。
您擔保的金額是多少? 您申請保全對方多少價值的財產,您擔保的金額通常也得覆蓋這個數(shù)額。比如您申請凍結對方50萬的存款,那您的擔保金額也至少得是50萬這個級別。
您具體承諾什么? 這是**關鍵的部分。要白紙黑字地寫上:“如果申請人(也就是您)的財產保全申請錯誤,給被申請人(對方)造成了經(jīng)濟損失,本公司/本人愿意承擔賠償責任。” 這句話是靈魂。
您用什么來擔保? 要說明您提供擔保的財產是什么,比如現(xiàn)金、房產、車輛,或者擔保公司/保險公司出具的保函。如果是財產,**附上憑證,比如房產證復印件、車輛登記證復印件、銀行資金證明等。
三、提供擔保的幾種常見方式
光有一紙承諾還不夠,您得讓法院看到“真家伙”。通常有這么幾種方式:
1. 財產擔保:這是**傳統(tǒng)的方式。就是實實在在地把您自己名下價值相當?shù)呢敭a押給法院看。比如:
現(xiàn)金:**簡單直接,直接把等同于保全金額的現(xiàn)金打到法院指定的賬戶里進行凍結。
房產:提供您自己無抵押的房產證,法院會去核實房產的價值。這里要注意,房子的價值評估可能會有折扣,比如您申請保全50萬,您提供的房子市場價可能得70萬以上法院才認可。
車輛:同理,提供車輛登記證等。
這種方式的優(yōu)點是實在,法院**認可。缺點是對申請人資金壓力大,特別是金額大的案子,一般人很難一下子拿出那么多現(xiàn)金或等值房產。
2. 保函擔保:這是現(xiàn)在非常主流和方便的方式。您不用自己壓著錢或房子,而是去找一家有資質的擔保公司或者保險公司。您付給他們一筆不多的保費(比如保全金額的千分之幾到百分之幾),他們經(jīng)過審核后,會向法院出具一份《保函》。這份保函就相當于保險公司或擔保公司向法院保證:“如果申請保全錯了,我們公司來賠。”
這種方式優(yōu)點是門檻低、效率高,不占用您自己的大量資金,非常靈活。
缺點是您得支付一筆保費,而且找到靠譜的、法院認可的擔保機構很重要。
3. 其他擔保方式:比如一些金融機構自身提供的信用擔保等,相對小眾一些。
特別提醒:擔保金額不是隨便定的
法律原則上要求您提供的擔保數(shù)額,要相當于您請求保全的數(shù)額。比如您要封對方100萬的貨,您自己也得提供價值100萬上下的擔保物或保函。但是,在司法實踐中,對于一些事實比較清楚、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的案件,比如追索勞動報酬、撫養(yǎng)費之類的,法院有時會酌情降低擔保要求,可能只要求提供百分之幾十的擔保。
**,也是**重要的一點:風險意識
寫擔保書、做財產保全,是一把雙刃劍。它在保護您的同時,也給您自己套上了一個“緊箍咒”。因為法律明確規(guī)定,申請財產保全有錯誤的,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損失。
什么叫“申請錯誤”?常見的情況有:
您**官司打輸了,說明您當初的保全本身就沒道理。
您官司雖然贏了,但贏的金額遠小于您保全的金額,比如您保全了對方200萬的資產,**判決只支持了您20萬,那多保全的180萬部分就可能被認為是錯誤保全。
您保全的財產超出了必要的范圍,比如糾紛就10萬,您把對方價值100萬的廠房給查封了。
一旦被認定為申請錯誤,您提供的這份擔保書就要發(fā)揮作用了——對方會拿著法院的判決,要求您用擔保的財產來賠償他的損失。這個損失可能包括直接的經(jīng)濟損失,比如賬戶被凍結產生的利息損失、生意上的違約損失,甚至包括一些間接損失。
所以,在決定提交這份沉甸甸的“擔保書”之前,請您務必、務必、務必冷靜評估:
您手上的證據(jù)夠不夠硬?
您勝訴的把握有多大?
如果不做保全,對方轉移財產的可能性有多高?
萬一保全錯了,您能承受得起這個賠償后果嗎?
想清楚這些問題,再找**的法律人士好好咨詢一下,然后才動手準備這份“先下手為強”的擔保書。它是一步險棋,也是一步好棋,關鍵在于您是否走得穩(wěn)、看得準。